你見,或者不見我,我就在那裡,不悲不喜。
你念,或者不念我,情就在那裡,不來不去。
你愛或者不愛我,愛就在那裡,不增不減。
你跟,或者不跟我,我的手就在你的手裡,不捨不棄。
來我懷裡,或者,讓我住進你的心裡,
默然,相愛,寂靜,歡喜。
這是一篇大陸一位西藏喇嘛『倉央嘉措』寫的詩,
注意到這首詩的原因是大陸很火的電影馮小剛導演的『非誠勿擾2』,
猜想著,也許需要一些生命的歷練,
才能品出「馮小剛」所想要闡述他自己的人生觀、婚姻觀與愛情觀!
倉央嘉措(達賴六世,一六八三年)的〈見與不見〉
這首詩的原名是〈蓮師的沉默〉,
如果達賴喇嘛六世是蓮花生大士的轉世,
那麼他的愛情故事,便頗有淵源了。
蓮師畢生傳法,幾乎就是用最親密的關係直搗黃龍,
傳達「眾生即我,我即眾生」的核心價值觀,
這過程,相當驚險而銳利地刺探了人性的底線,
你,能讓出多少的我?
《聖經》的詩篇裡,寫給上帝的信,幾乎也親密如戀人,
而讓沒有信仰的人,笑罵神父是同志,修女是上帝的新娘。
蘇菲教的詩歌,千篇一律地糾纏真神,
如泣如訴地愛戀著唯一的精神支柱;
印度教的多神寓言故事與希臘神話的眾神,
也大半是愛來愛去的災難現場。
為何古老的信仰都在跟神談戀愛?
神在哪裡?上帝說:「我就在你心裡!」
佛陀說:「眾生皆有佛性!」
也就是說,
我們都在跟自己談戀愛?
全站熱搜